吃小亏第四名变状元
本朝状元很少有外放到地方上任职的。
毕秋帆先生(毕沅,字,一作湘衡,小字秋帆,自号灵岩山人,乾隆二十五年状元,官至湖广总督),以及史渔村先生(史致光,原名步云,字青路,号渔村、葆甫,乾隆五十二年状元,官至云贵总督、都察院左都御史)两人,都由知府、道台逐步升任总督,而后加封太子少保,赏戴花翎。
但论起勋业功名之隆重,则毕公要远胜于史公。
毕公还未中进士时,先是由内阁中书入直军机处。
后来参加了乾隆二十五年(1760)庚辰科会试,在结果揭晓的前一天,毕公与诸桐屿(诸重光,字申之,号桐屿,乾隆二十五年一甲二名进士)、童梧冈(童凤三,字梧冈、鹤衔,乾隆二十五年二甲第六名进士),当时都在西苑的军机处值房工作。
当班应当由诸桐屿值夜班,诸桐屿忽然对毕公说:“今晚还须劳烦湘衡(毕公之字)代我值夜班。”
毕公问起缘故,诸桐屿便说道:“我们的书法还算可以,倘若考中了,还有希望争取前三名,所以须要早点回寓所等待放榜,并准备殿试。像先生您的书法,即便考中了,敢有这样不切实际的想法吗?”
说完,诸桐屿、童梧冈二人便头也不回径直离开了。
毕公高兴地代他值夜班。
到了天将暮时,正好遇上陕甘总督黄廷桂的奏折被批准发下,说到了新疆屯田一事;毕公一夜坐着没什么事,于是将奏折的内容读得很熟了。
没有多久,放榜时三人都考中了。
当时新疆刚刚开辟,皇上正准备大兴屯田之事,所以到殿试时,策问中便涉及了这方面内容。唯独毕公的屯田策简要翔实而冠绝全场,考官原本准备将毕公以第四名的成绩进呈给皇上,皇上将其名次改为了第一,诸桐屿则排名第二,童梧冈排在第十一名。
一同当值的人知道这事的,无不感叹。
赵瓯北(赵翼)先生说:“倘若在会试结果揭晓前的那天晚上,湘衡最终没有代替诸桐屿值班,则无从得知屯田之事。本来以他的书法来推断,其答卷必定不可能排在前十名之内,那样的话状元便属于诸桐屿了。”
古圣先贤常常教海人们要学吃亏,从这件事来看更加让人相信这一点。这也是湘衡的性情和气度使他能自然而然这样做,而福报和机运也就随之而来了吧!
"积善之家必有余庆,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"
"人为善,福虽未至,祸已远离;人为恶,祸虽未至,福已远离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