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内容

市场化运作买牛卖救农民

原文来源:《劝戒录全集》第一卷,清代 梁恭辰 撰;王继浩 点校;王继浩、谢敏奇、车其磊 译。北京:团结出版社,全本全译版。

父亲在苏州做官时,时常向琴南观察请教询问当地的风土人情,彼此往来没有间断,深知观察家中世代积德行善,被乡里人所称道。

曾经有一年因为粮食歉收,看到农民没有能力度过年关,把耕牛卖给各个屠宰场、肉店,这一卖就是有去无回。

董家先人于是带头倡议邀请乡绅集资,在城外开辟了一个园子,按照市场销售的价格,把牛买下来放养在园中。来年春耕时,听凭本人赎回。每年救活的耕牛不计其数。

长子董国华,不久后就成为进士,进入翰林院,改任御史,又担任知府、监司;次子董国琛(字珍南,一字子珍,号琢卿),也乡试中举。人们都说董封翁获得这样的善报是理所应当的。


小微说:古时候市场经济不发达,农民筹钱的渠道少,耕牛卖的时候很可能是贱卖,买的时候却是市场价,一来一回,损失不少,而且耕牛的性命也得不到保护。

董家先人的做法按市场价收牛,赎回的时候不设置高价,让农民不至于损失惨重,而且保留了耕牛的姓名。算是一种通过市场化的方法行善,一举两得,赞叹。


"人为善,福虽未至,祸已远离;人为恶,祸虽未至,福已远离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