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阿含经》中记载的他方佛国
心上莲花/祇树
在佛的弟子,舍利弗尊者智慧第一,目犍连尊者神通第一。但神通力在智慧力面前,却显得很渺小。两位阿罗汉就试过一回,舍利弗尊者将自己的衣带放在地上,请目犍连尊者试着去拿起来。结果目犍连尊者使尽全部力气,将整个大地都撼动了,衣带却纹丝不动。目犍连尊者很郁闷了,莫非我的神通力退失了吗?我得去问问佛。于是用神通力瞬间回到世尊身边,结果发现在后面出发的舍利弗尊者已经先到了。
佛告诉目犍连尊者:“不是你的神通力退失了,而是舍利弗的力量超过了你。”这说明神通力,还比不上智慧力。平时佛的弟子们对目犍连尊者都是很敬仰的,听佛这么一说,有些未证果的弟子就生起些轻慢之心了。都说你神通第一,原来还比不上舍利弗尊者啊?世尊知道弟子们的心思。目犍连尊者是阿罗汉,对阿罗汉起轻慢心,那后果很严重的。所以佛为了打消大家对目犍连尊者的轻慢心,对目犍连尊者说,你显示一下神通给大家看看吧。
目犍连尊者瞬间从祇树给孤独园消失,到达了宇宙中遥远的一个佛国净土。有多远呢?七恒河沙世界那么远。一个银河系就是一个世界。恒河中沙的数量,可以说无以计数。目犍连尊者一瞬间跨越七倍于恒河之沙数量的世界。那个世界有位佛,叫奇光如来。那个世界的人,非常高大。目犍连尊者站在一位比丘的钵沿上,大家大为惊异,问奇光如来:“世尊,怎么有个小虫子,跟出家人似的,在钵沿上站着?”奇光如来说:“你们不要小瞧他,他是离我们七恒河沙的娑婆世界来的,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,神通第一。”奇光如来对目犍连尊者说:“你给我的弟子们显示一下神通,不要让他们看你这么细小,对你生起轻慢之心。”目犍连尊者将五百比丘纳入装钵盂的袋子,左脚踩着那个世界的须弥山,右脚踏在梵天之上,把五百比丘举入梵天。同时说了一偈:
常当念勤加,修行于佛法,
降伏魔众怨,如钩调于象。
若能于此法,能行不放逸,
当尽苦原际,无复有众恼。
这时,目犍连尊者的音声遍满祇树给孤独园。众比丘听到后,去问世尊:“目犍连尊者在哪里说偈?”世尊说:“目犍连比丘离此七恒河沙的东方奇光如来处,以钵盂袋子盛了那里的五百比丘,以左脚蹬须弥山,右脚踏于梵天,而说此偈。”众比丘一时都对刚才的轻慢,生起忏悔之心,同时希望目犍连能把五百比丘带过来看看。目犍连尊者遥知世尊之意,以络袋将五百比丘带回祇树给孤独园。世尊为他们说六界法后,让目犍连尊者送回奇光如来的佛国世界。
祇树感言:上述这则记载,出自《增一阿含经》。四部《阿含经》是南传与北传佛教共同的经典,只是个别词句的翻译,略有差异。由此可见,《阿含经》一样也讲他方佛国净土。很多人学了南传佛教,就否认大乘以及极乐世界,认为在《阿含经》中没有依据。认为念佛只是修定的一种方式,即使往生,也只能往生四禅八定二十二天的某一层,而不可能存在一个他方世界的佛国。上述这则出自《阿含经》的记载,就完全可以否认这种说法。既然我们娑婆世界之外,存在一个阿奇如来的佛国,为什么不能存在一个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呢?
再说了,我们平时做事,可以只靠自己的力量,也可以借助他人及外界的力量。游泳可以渡江,坐渡轮一样的可以过江,不能说没学会游泳就不能过江了。修行之人,自己没修成证果,借助佛力,到他方佛国继续修行,同样是可能的——目犍连尊者用能络袋,将他方世界的五百比丘带来我们的世界,为什么阿弥陀佛不能用莲花将我们带入西方极乐世界呢?目犍连尊者带过来的五百比丘,当时并没有进入禅定,那么往生净土也不一定非得修成禅定。
还有大乘菩萨道,在南传经典中,同样有简略的记载。只是南传经典偏重于阿罗汉道,对菩萨道言之不详,内容讲得不太多;而大乘讲的是成佛之道,对菩萨道的修行方式,讲得更多更详细。在《阿含经》中记载,释迦牟尼佛就是累生累劫修菩萨道而成佛,弥勒菩萨也是修菩萨道的,并且将是我们这个世界下一位佛。大乘讲六度波罗密,南修讲的是十波罗密,其中十波罗密中的出离、真实、慈、舍等四波罗密可以归入其它六波罗密之中,南北传的菩萨道波罗密实际内容是完全一致的,路径是相同的。
南传最终修行的目标是成就阿罗汉果。但在南传经典中同样记载,佛与阿罗汉,有十八不共法,也就是说,佛有十八种阿罗汉所不具备的功德、能力与智慧。这也说明,证阿罗汉果只是解脱的终点,成佛才是圆满的终点。而成佛,修菩萨道,圆满十波罗密(即北传的六波罗密),是唯一的路径。这也充分说明南传佛教同样承认大乘菩萨道。